保和乡:好戏不停 精彩不断 袁集戏曲邀您来看

       为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传递非遗的魅力,激发民间艺术活力,助力乡村振兴,“袁集村情系舞阳声震九州戏曲文化节”活动将于4月25日晚在保和乡袁集村拉开序幕,名家云集,持续到4月30日晚,欢迎大家届时前来观看。
      如何将融入人民血脉中的民间文化继续滋养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这是袁集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守正创新是基础。民间文化“看得见”才能被“爱的上”。酒香也怕巷子深,民间文化的传承也需要一些创造性的改变、创新性的发展。袁集村举办烙馍节、村晚等创新群众性文体形式提升文化软实力;探索“农民画+”“农村书屋+”等模式,将文体活动和基层党建、民主法治、宣传教育等结合起来,打造村民文化站;打造汉服品牌、陶瓷制作发展乡村文创,延伸农文旅融合产业链,塑造乡村文化新IP,激发文化发展新活力。
       接力传承是关键。文化的传承魂在乡土,根在人民。袁集村成立了袁集艺苑春剧团,发掘优秀民间艺术传承人,专门开班教学、辅导培养,现在袁集艺苑春剧团共有20余人,主要表演豫剧、曲剧,将本土出品的自编曲目搬上舞台,以曲释理,让群众在看戏的过程中学习国家的政策、法律的实施,让群众从文化的旁观者变成文化的参与者。此外,还组织民间文化进校园、进乡村。保持、扩大非遗传承人群,壮大非遗传承队伍,更好激扬群众精气神,增添非遗传承力量。
       产业发展是保障。产业兴促农业兴。袁集村依托村内王文元故居文化优势、紧邻省道S330交通优势、村内水资源丰富、牡丹园、葡萄园等资源优势,聘请县博物馆对全村乡村振兴进行规划,充分发动群众,在发展中找准路子、迈开步子、用好底子,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打造乡土特色品牌,做活了乡村振兴“大文章”。挖掘本地历史文化和红色基因,打造农耕博物馆,修缮陈谢兵团作战指挥部旧址,助力研学发展,体验各类非遗项目,丰富文旅融合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