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村乡:搭建“以强带弱、抱团发展、生态循环”舞台唱响持续壮大村集体经济大戏
近年来,舞阳县马村乡坚持“政府引导搭台,村集体主角唱戏”的原则,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抓基层、打基础、强堡垒的重要抓手, 积极探索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新模式,着力打破各自为战、分散发展的传统思维,以“聚拢五指、攥紧拳头”之举,蓬勃发展,走出了一条“强村带弱村抱团发展生态循环”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新途径。
一是抱团发展,下好“ 一盘棋”。按照“党支部+群众+合作社”“龙头+党支部+合作社+群众”等多种“联合体”发展模式,建立食用菌、花生、红薯、金丝黄菊、金银花等特色产业链党组织,推动特色产业“抱团发展”。目前,全乡已打造郭庄村、沟陈村香菇种植基地、现代蔬菜产业园区和明盛科技产业园区、福莱特科技产业园区四个食用菌种植基地。打造集彩薯培育、种植、订单回购、销售为一体的红薯、花生全产业链条,带动全乡红薯累种植面积14000余亩,年销售鲜薯4000余万斤,辐射带动周边群众500余人务工增收。带动全乡种植花生面积达3.2万亩,并形成了以乔庄、尚张、马南、湖西蔡为代表的花生脱壳、筛选等花生初加工产业村,年加工花生200万余吨,相关副产品5000多吨,吸纳相关从业人员500余人。全乡通过特色产业发展,扶持带动全乡29个行政村发展村集体经济,实现了基层党组织“上产业链”“进合作社”“入种养基地”。
二是以强带弱,助推“加速跑”。坚持以“五星”支部创建引领乡村振兴全局,聚焦产业兴旺,以强带弱,联村联创,培植梅菜、雪菜、金丝皇菊、金银花“一村一品”特色产业,按照“见缝插针、点面铺开、连片发展”的思路,大力发展“庭院经济+”产业。目前,全乡共种植梅菜900亩、雪菜200亩,产品远销漯河、平顶山、南阳、郑州等地各大餐饮公司,直接带动范台村、湖西蔡村等5个村300户群众参与发展,实现年均收入8000元以上增收,并成功探索了一种“玉米+梅菜+小麦”和“梅菜+雪菜+花生”“三季”循环种植发展方式。全乡中药材种植规模超过300亩,其中,任桥村种植金丝皇菊达190余亩,放磨店村种植金银花达70余亩,并在加快农产品区域公用商标注册和“三品一标”申报步伐,推动金银花、金丝皇菊等中药材种植沿马章路、樊帝路、G240等示范线扩面。同时,2024年争取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项目资金100万元,建设标准化厂房2座,用于推进延伸金丝黄菊、梅菜产业链,进一步增加其产品附价值。目前,全乡29个行政村集体经济收入全部达5万元以上,三分之一的行政村突破20万元,初步形成了“乡有产业、村有项目、户有支撑、村集体持续壮大”的产业发展格局。
三是生态循环,延伸“产业链”。坚持“种养结合”绿色发展理念,立足明盛科技每间菇房每月10吨基料的庞大需求和全县9家3000多万只双汇养殖场的鸡粪处理难题,以及秸秆回收利用的生态效益,瞄准舞阳农业静脉产业空白,引进了总投资1.2亿元福莱特食用菌循环经济项目,探索“企业+合作社+庭院”模式,推动农户标准化规模化种植、养殖,打造特色优势产业集群,带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开拓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局面。目前,福莱特食用菌循环经济项目共占地98.1亩,该项目通过把收储的花生、玉米、小麦等秸秆混合鸡粪、豆粕,加工成种植食用菌的培养基料,实现秸秆混合鸡粪和豆粕加工成蘑菇培养基料—基料种植蘑菇—蘑菇供应市场—淘汰的基料再用于改良土壤的绿色、高效、优质产业循环,年综合利用鸡粪、秸秆达5万吨,产出基料6万吨,可直接转化绿网菌业肥料成有机复合肥4万吨。全乡以绿网菌业为核心的3公里内,已落地福莱特、北大仓、首科、双汇等多家大型现代农业生产项目,形成了“菇、禽、肥、粮”绿色农业生态循环,产生了良好的经济、社会、生态综合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