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信息2010年第36期


保和乡致力打造全县优质烟薯生产基地 近年来,保和乡充分发挥地处岗区的有利优势,坚持“产业兴乡”战略不动摇,把发展烟薯产业作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的一号工程来抓,大力发展烟薯规模化种植,通过集中土地成方、培育大户承包、推广烟薯套种等措施,实现了烟薯产业跨越式发展。烟薯面积从2008年的2600亩发展到2010年的近万亩,其中千亩以上的烟薯大方3个,300亩以上的大方达14个,成为全县烟薯产业第一乡和全市优质烟薯重点扶持基地。2009年,该乡烟叶销售产值达490万元,实现利税110万元,平均亩产2500元。主要做法: 一、狠抓宣传引导,转变干群思想。一是加强算帐对比,转变种烟“受罪不赚钱”的片面思想。通过组织烟农代表到襄城县、裴城镇等烟叶发达地区参观学习、种烟能手现身说法等形式,经常给群众算对比帐、算经济帐,坚定群众种烟信心。二是加强规模化种植引导,扭转“小打小闹”的小农思想。创新性地提出“突出大户、突出大方、突出大村”的工作思路,鼓励群众树立规模化、集约化种植思想,改变分散种植、经济效益不高的局面。三是推广烟薯套种,扭转“不赚就赔”的消极思想。为种植户提供烟、薯双重保险,达到了“以烟促薯、以薯保烟”的目的,激发了群众种植积极性。 二、狠抓土地流转,推动规模种植。坚持在规模发展育大方上做文章,积极探索转让、互换、转包、出租、土地入股等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新办法,大力发展烟薯套种和规模化种植。一是转租倒包集中土地。通过与农户签订土地转租协议,预留2010年千亩以上烟叶大方3个。二是委托代耕利用土地。通过对外出务工人员土地进行委托代理,既解决了农村部分土地季节性弃耕撂荒问题,又实现了烟叶连片发展。三是股份合作联营土地。吸引农户以土地、劳动力等形式合作入股,实现种烟大户与农户风险共担,利益共享,按股分红。2009年全乡共流转土地近6000亩,全部实现连片集中发展,亩均增收近400元。 三、狠抓示范带动,鼓励大户承包。一是在炒热干群思想的基础上,注重引导有种烟技术和经验的乡土人才实行大户承包,通过政策倾斜、资金协调等形式给予扶持,激发种烟大户的创业热情。二是利用已发展的楼宋、段庄2个千亩烟田示范方,吸引保和籍外出务工有成人士返乡创业,利用他们的资金优势发展烟薯种植。三是深入实施大学生村干部“双带”工程,鼓励大学生村干部带头发展烟薯产业。目前,该乡共涌现种烟大户40多人,其中村组干部、种田能手18名,外出务工返乡人员、乡机关干部14名,大学生村干部12名,极大推动了全乡烟叶发展。 四、狠抓生产服务,搞好技术指导。一是组织专业技术人员,统一采取漂浮育苗法集中育苗,并以低于市场价30%的价格售予烟农,保证烟苗培育质量。二是送技术到田间地头。定期组织专家技术团队深入田间地头,对大户进行技术指导和服务,并及时向烟农推广覆膜栽培、节水灌溉、病虫害综合防治、机械化生产等关键技术,指导烟农进行科学管理。三是在烟叶生长的不同时期,及时组织种烟大户进行重点技术培训,努力实现烟田管理科学高效。今年以来,该乡共举办烟叶育苗、烟苗移栽、烟薯套种技术等专题培训班8场(次),培训大户196人(次)。 五、狠抓加工能力建设,拉长产业链条。一是与市农科院建立了合作关系,加强高产、优质、高效红薯品种的引进和开发,严把种子质量关,保证了薯种质量。二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引进大中型加工企业落户。目前已招引含配套冷库的红薯深加工企业5家,年加工能力达3000吨,占全乡红薯总产量的60%以上。三是充分发挥加工企业的龙头示范作用,鼓励烟薯大户发展红薯粉条、粉丝等产品加工,拉长产业链条,增加烟农收入。目前该乡已建成规模红薯粉条加工企业5家、家庭作坊30多家,年加工粉条、粉皮100万公斤。四是今年新成立了2个红薯加工产业专业合作社,降低了薯农的经营风险,增强了该乡红薯加工产业的市场组织能力。 六、狠抓责任落实,健全激励机制。该乡立足实际,研究制定了乡村干部奖励、烟农扶持等一系列激励政策。明确村支部书记为本村烟叶生产第一责任人,乡政府包区干部为主要责任人,把任务落实到地块,责任落实到个人。并出台了一系列激励政策,对村集体按照该村烟叶年产值的3%予以奖励;对村支部书记按照该村烟叶年产值的0.5%予以奖励;对新发展烟田面积按照每亩10元对村干部予以奖励;对机关干部按照所包村烟叶年产值的0.5%予以奖励;全乡干群凡能招引到含有配套冷库粉条加工企业的给予现金奖励5000元。奖励措施的严格兑现,切实提高了全乡干部群众发展烟薯产业的积极性,有力促进了全乡烟薯产业的不断发展壮大。 (保和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