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信息2015年第26期
种养结合 循环利用
舞阳县生态畜牧业快速发展
近年来,我县坚持以生态养殖为方向,积极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推动畜牧业转型升级,初步探索出一条“种养结合、资源利用、生态发展”的现代畜牧业发展新路子。目前,全县种养结合生态养殖场达到41家,辐射发展循环农业11万亩,涌现出了丰盛农牧、新兴牧业、绿源肉羊、万豪牧业等一批生态养殖场。5月8日,全省生态畜牧业发展现场会在我县召开,交流推广我县生态畜牧业发展经验。6月1日,市长曹存正在舞阳调研时指出,“农牧联手、互促互进,走出了一条生态循环发展之路,这就是现代农业在我市的生动实践!”
一、因地制宜,探索生态养殖新模式。坚持治理和利用并重,着力探索多样化的生态养殖模式,实现养殖、种植良性循环发展。一是“猪-沼-菜”循环模式。根据生猪养殖规模,配套发展适度的蔬菜种植基地,并建立大型沼气,开展“沼液、沼气和沼肥”综合利用,实现污染“零排放”、循环发展。二是“猪-沼-林木、花卉”循环模式。通过土地流转,集中周边土地进行林木、花卉种植,养殖粪污通过沼气池厌氧发酵后,作为花卉、林木的肥料使用。三是“肉羊-苗圃”循环模式。通过生物工程处理,将羊粪转化成有机肥料,配套用于周边的苗圃种殖,实现资源循环、生态平衡。四是“农作物秸秆-牛-种植”模式。大力推行农作物秸秆青贮氨化,形成奶牛、肉牛养殖饲料,同时将处理后的奶牛干粪用于种植草菇,实现了农业生产的良性循环和农业废弃物的多层次利用。
二、示范带动,培育生态养殖新典型。从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进行倾斜,鼓励生态循环养殖业发展。优先选择一些经济实力强、环保理念超前的养殖企业先行先试,通过资金奖补、财政贴息贷款等方式,扶持种养结合养殖场建设,培育不同类型的种养结合生态循环养殖示范场。同时,积极整合国家标准化规模养殖项目建设、生猪调出大县奖励资金等项目资金,重点支持新建种养结合的生态养殖场。去年以来,先后投入各类资金4000万元培育出了丰盛农牧、新兴牧业、万豪牧业、绿源肉羊等一批种养结合的新型生态养殖示范基地。
三、完善体系,强化生态养殖新服务。成立了生态畜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生态畜牧业发展的组织领导、综合协调、工作指导等,把推广种养结合模式纳入现代畜牧业发展总体规划,确保了生态养殖业的稳步推进。切实搞好技术指导,成立了由畜牧专家组成的生态环保养殖技术指导小组,实行分片包乡责任制,推广生态养殖技术,加强培训指导。2014年,组织科技下乡服务活动30次,现场技术指导和技术咨询1.5万多人次。
通过推广种养结合生态畜牧业,极大促进了我县畜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2014年,全县各类畜禽饲养量达到502.5万头只;出栏389万头只;肉、蛋、奶产量分别达到8万吨、4.1万吨、9.2万吨,完成畜牧业产值19.31亿元,畜牧业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突破50%,连续4年被确定为国家级生猪调出大县,并产生了良好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一是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发展生态养殖,极大减轻了养殖企业对周边环境的污染,使无处堆积的粪污变废为宝,不仅净化了环境、改善了畜禽养殖条件、降低了畜禽发病率和死亡率,同时产生的沼肥促进了农作物生长、改良土壤,有效解决了土壤养分失衡、结构破坏、水体污染等问题,实现了种养和生态的良性循环。二是经济效益大幅提升。沼肥就近施入农田,能减少清理、运输环节,降低养殖业成本;以农家肥替代工业肥,有效减少了化肥使用量,增加了土壤肥力,降低了种植成本。目前,我县种养结合养殖场承包土地11万亩,仅化肥一项,每年可节约成本2000万元以上。三是社会舆论反响良好。6月9日,河南日报农村版头版以《舞阳生态畜牧助推传统产业升级》,报道了舞阳探索生态畜牧业建设情况,同时被中国畜牧兽医信息网、大河网、搜狐网、凤凰网、新华网等多家媒体报道。开封、鹤壁、新乡、邓州等地组织人员赴舞阳观摩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