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信息2014年第67期


创新建管模式 致力长效发展

我县农村沼气建设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近年来,县高度重视农村沼气建设,把发展沼气作为实现“家居清洁文明化、农业生产无害化、农村环境优美化”的重要内容,在户用沼气、大中型沼气和服务体系建设方面积极探索,全县沼气建设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全县建设户用沼气3.4万座,大中型沼气工程13处,联户供气小型沼气工程11个,建设沼气村级服务网点67个。先后荣获全省农村沼气建设先进单位、全市沼气建设先进单位,全省农村沼气社会化服务现场会、全省沼气社会化服务物管员培训会、全市沼气工程管理技术培训会先后在我县举办,我县沼气建设工作经验法在省推广。2014年9月,我县作为全省唯一的一支代表队参加国家农业部组织的沼气技能大赛,获得三等奖的优异成绩。

——抓好典型示范,加大推广力度

近年来,县通过电视、报纸、网络等多种形式加大宣传力度,紧紧抓住群众眼见为实、注重实效的心理特点,抓好典型示范。2010年,依托县新能源沼气服务中心,建设了三沼综合利用基地,进行沼渣、沼液的综合利用试验示范。经过跟踪测试,施用沼肥的蔬菜采收期比普通的蔬菜延长10-15天,产量提高20%左右,每亩可多增收2000—4000元。试验成功后,及时依托万豪牧业等大型沼气工程示范推广“猪—沼—果”、“畜—沼—菜”等生态模式。每处大型沼气工程可周边300多户集中供气。农户可以用沼气做饭、照明,产生的大量沼液、沼渣可以直接用于蔬菜生产,生产的无公害绿色食品,受到市场欢迎。通过示范带动,周边群众纷纷前来参观、咨询,群众建设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实现了由“要我建”到“我要建、抢着建”的思想转变,沼气建设得到深入发展。

——加强队伍建设,确保建管实效

沼气从建设管理到维护使用,涉及到种植、养殖、厌氧发酵产物的综合利用等多项技术,综合性、技术性比较强。为此,县农技总站积极采取参加上级培训与自我培训相结合的办法,一方面组织技术骨干参加省市举办的各类技术培训班和沼气建设现场会,另一方面着力开展普及型培训,每年举办沼气培训班10期以上,培训沼气农户2000人(次)以上,全县266人获得了国家《沼气生产职业资格证书》,打造了一支技术过硬的服务队伍。注重抓好建后管理工作,安排专人保证沼气建后综合利用的技术服务,定期派出技术人员巡回检查。严格档案管理,实行一户一卡和责任追究制度,做到谁出问题谁负责任,确保建成一处见效一处,使所建沼气池真正发挥作用,长期利用。

——强化服务管理,推动长效发展

针对沼气使用中,农户因缺原料缺劳力、缺技术导致使用率逐步下滑的情况,积极探索农村沼气服务新模式。利用大型沼气服务网点具有成熟的技术和施工服务人员的特点,依托其成立沼气区域服务站,开展沼气全托管服务尝试。农户每户每月向沼气服务站缴费30元,沼气服务站负责向农户提供 “一日三餐”用气和免费进出料、故障排除、更换零配件等全程服务。农户遇到问题,只需拨打热线电话,服务人员即在规定时间内上门服务。全新的沼气全托管服务模式受到广大沼气用户的一致好评,并随即在全县快速推开。目前全县已建成沼气区域服务站8个,村级服务网点67个,签订全托服务农户14000余户。

为保证全托管服务网络的长效发展,县农技总站一方面引导各服务站开展规模化种植,充分发挥沼肥效力,如新力沼气服务站建立的500亩瑞丰园生态农业基地、德兴沼气服务站建立的100亩蔬菜种植基地;另一方面,积极牵线搭桥,帮助沼气服务站与蔬菜种植大户建立合作关系,服务站定期收集沼渣、沼液,有偿向果农、菜农提供优质肥料。通过“养殖基地—沼气工程—沼渣、沼液—种植基地”相结合的循环经济链条,形成了区域范围内的养殖基地、农户、农业大循环格局,实现了种植户、养殖户和服务网点的互惠互利发展,构建了统一挂牌、统一配货、统一价位统一建设标准、统一服务标准的县、乡、村沼气综合利用服务体系。

通过沼气综合服务体系将沼气、养殖和种植技术进行优化组合,做到能量多级利用、物质良性循环,形成了可持续发展的循环农业生态系统。全县沼气池年生产沼气近2000万立方米,为3万余户沼气用户每年节省燃料费5000余万元,年生产沼渣沼液40万吨,通过三沼综合利用,引导发展蔬菜、水果10000余亩,直接新增经济效益3000多万元,节约化肥、农药支出100万元。县农技总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