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态化疫情防控以来,我县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省、市做好秋冬季防控工作会议精神,落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防控策略,坚持思想不松、策略不变、措施不减,时刻绷紧疫情防控这根弦,持续筑牢疫情防控防线,不断织密疫情防控责任网,切实做好秋冬季疫情防控工作,全县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
(一)严明职责,压实“四方责任”。全县干部群众时刻绷紧疫情防控这根弦,夯实防控责任,慎终如始抓紧抓实抓细各项防控工作。充分发挥联防联控机制作用,压实属地、部门、单位、个人和家庭“四方责任”,严格落实“及时发现、快速处置、精准管控、有效救治”的常态化防控要求。严格落实“四早”措施,采取1+1+1管理模式,全方位做好外来人员排查登记,追根溯源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有效切断传播途径。
(二)抓住关健,落实重点人员和重点场所的管控。以“可知可控、精准防控”为抓手,紧盯中高风险及境外来舞返舞人员等重点人群,抓实抓细外防输入各项措施,牢牢守住疫情防控安全线。进一步加强对境外来舞返舞人员的信息摸排和台账记录,积极与其亲属、单位沟通对接,掌握近期来舞返舞人员信息动态,及时调整防控措施,对境外返舞人员严格落实14天集中隔离或“7+7”管控措施,做到全员登记、全员检测、全程管理。全县16名密切接触者全部进行了隔离医学观察,追踪排查境外来舞返舞人员93人,全部集中隔离14天,目前身体健康。同时,紧盯幼儿园、监所、养老福利机构、精神病院等聚集性场所,加大信息摸排力度,严格人员出入管理,督促落实各项防控措施。对农贸市场、医院学校、大型商超、宾馆饭店等人员密集场所和高风险点位,强化管控措施,做好病毒检测,全面消除风险隐患。组织对各类重点场所开展消杀156场次。
(三)规范管理,加强冷链市场监管。进一步加强对集贸市场、超市、物流等冷链市场的管控,县市场监管局重点对农贸市场、超市、餐饮场所进口冷藏肉类、海鲜等食品销售进行规范管理,严格执行溯源、购买登记、卫生防护等制度。疾控部中心组织人员对行业从业人员、经营的产品以及用于运输的冷链设备、储存环境等进行核酸检测采样,县人民医院负责核酸检测。目前已检测冷冻物品7次,检测从业人员31人次,核酸检测均为阴性,确保了冷链市场安全。
(四)夯实基础,提升卫生应急能力。我们早争取、早谋划,集中实施了一批医疗救治、公共卫生提升、传染病防治等项目。一是总投资300万元的县人民医院P2实验室项目,已建成并投用。培训核酸采样及检测人员38人,日检测能力540人次,先后共检测6282人次;二是总投资300万元县疾控中心P2实验室项目。正在开工建设,预计11月底前建成并投用。三是总投资700万元的乡镇卫生院建设项目。主要用于建设发热门诊或发热哨点,其中发热门诊6个,发热哨点7个,已开工计划12月20日建设完成;四是总投资500万元的县人民医院院公共卫生医学中心建设项目。主要用于建设感染性疾病病区用房,正在准备开工建设。
(五)未雨绸缪,各项应急储备到位。一是由卫生健康、公安、工信、交通运输等部门抽调10人组成了大数据专班队伍。二是全县各乡镇行政村,城区每个居住小区均确定了2名流调协查员,组建了由医疗卫生、公安、村(社区)等部门人员共计1280人组成的流行病学调查储备专班队伍。三是成立了由乡镇干部、社区(村)网格员、基层卫生员、社区民警和志愿服务者共计3100人组成的社区网格化管理专班队伍。四是抽调疾控中心、各乡镇卫生院、社区(村)等人员组建了1360人的消杀专班队伍。五是县本级集中储备了医用物品、口罩、消杀、药品等各类防疫物资109100件,储备应急医疗设备、器械25种656台(件)。
(六)强化举措,做好医疗救治准备。进一步规范和加强医疗机构预检分诊和发热门诊设置与管理,严格落实首诊负责制,充分发挥发热门诊、基层医疗机构和急救中心的“哨点”作用。成立了县级医疗救治工作领导小组,对全县各医疗机构118名医疗救治专家组成员进行了集中培训;对全县2700多人开展了第七版防控方案和第八版诊疗方案及院内感染防控流程全员培训;县人民医院成立了呼吸科和重症医学科、儿科、妇产科、影像科医疗专家18人救治团队。
(七)全力以赴,坚守校园疫情防控底线。严格按照省市教育系统防控专班制定的《河南省学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南及流程图的通知》《漯河市学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方案》,以及“七个一律”要求,严防严控,落实落细,充分利用信息化平台、大数据手段,加强学生和教职员工健康动态监测、心理辅导等活动,统筹做好封闭管理、错时用餐、场所消杀等工作,严密构建校园疫情防控的铜墙铁壁。组织专业人员每三天对各学校学习生活场所进行集中消杀,目前已对全县160多所学校至少开展了3轮防控知识教育和心理疏导培训,培训学生达19万人次。坚持“日报告”“零报告”制度,统筹做好校园安全、食品安全、消防安全等工作,全力确保广大师生的身体健康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