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突发事件的概念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害、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
2.突发事件的分类根据突发事件的发生过程、性质和机理,主要分为以下四类:(1)自然灾害;(2)事故灾难;(3)公共卫生事件;(4)社会安全事件。
3.突发事件的分级突发事件按照其社会危害程度、影响范围等因素,一般分为四级:Ⅰ级(特别重大)、Ⅱ级(重大)、Ⅲ级(较大)、Ⅳ级(一般)。
4.突发事件的预警色彩标识可以预警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和公共卫生事件的预警级别,按照突发事件发生的紧急程度、发展势态和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分别用红色、橙色、黄色和蓝色标识。
5.应急报警电话应急报警电话主要有:110刑事、治安案件以及危及公共与人身安全和扰乱公众正常工作、学习与生活秩序的报警电话;119火警报警电话;122交通事故报警电话;120医疗急救求助电话;12345市长热线电话;12369环境事件报警电话等。
公众应急知识
一、自然灾害类事件
1.暴雨应急要点:
(1)特别关注天气变化,采取防御措施。
(2)暂停户外作业,人员应停留室内或安全场所避雨;学校、幼儿园等单位应采取专门保护措施。
(3)对低洼易淹地区和沿河农田、鱼塘的防水排涝系统进行检查、加固。
(4)相关部门应在主要路段建立固定的情报点,必要时对积水路段实行交通疏导和管制。
(5)正在驾驶人员应避开涵洞、立交桥下及低洼地带,迅速转移到高处或空旷地带停车,并迅速下车寻找安全地带。
2.洪水应急要点:
(1)突然遭到洪水袭击时,要沉着冷静,并以最快速度安全转移。安全转移要先人员后财产,先老幼病残人员,后其他人员。切不可心存侥幸或救捞财物而贻误避灾时机,造成不应有的人员伤亡。
(2)被洪水围困,有通讯条件的,可利用通讯工具寻求救援;无通讯条件的,要想办法向外界发出紧急求助信号,可制造烟火或来回挥动颜色鲜艳的衣物或集体同声呼救,不断向外界发出紧急求助信号;同时要寻找体积较大的漂浮物等,主动采取自救措施。
(3)当住宅遭受洪水淹没或围困时,应迅速安排家人向屋顶转移,并想办法发出呼救信号,条件允许时,可利用竹木等漂浮物转移到安全的地方。
(4)发现高压线铁塔倾斜或者电线断头下垂时,一定要迅速远避,防止触电。
(5)对于因呛水或泥石流、房屋倒塌等导致的受伤人员,应立即清除其口、鼻、咽喉内的泥土及痰、血等,排除体内污水。对昏迷伤员,应将其平卧,头后仰,将舌头牵出,尽量保持呼吸道畅通,如有外伤应采取止血、包扎、固定等方法处理,然后转送医院急救。
3.泥石流应急要点:
(1)当外出学习考察、参观旅游时,如在山谷遭遇大雨时,要迅速转移到安全的高地,不要停留在谷底。
(2)注意观察周围环境,若远处山谷传来打雷般的声响,要高度警惕可能是泥石流将至的征兆。
(3)要选择平整的高地作为营地,避开有滚石和大量堆积物的山坡下面,不要在山谷和河沟底部扎营。
(4)一旦发现泥石流,要快速向与泥石流成垂直方向两边的山坡上面爬,越快越好,不能往泥石流的下游跑。
4.冰雹应急要点:
(1)注意天气变化,做好防雹和防雷电准备。
(2)提醒人们不要到户外去,家禽、牲畜等赶到带有顶篷的安全场所。
(3)不要进入孤立的棚屋、岗亭等建筑物或大树底下,关掉手机,野外人员应做好头部防护。
(4)行驶中的车辆应立即停止行驶。
5.高温天气应急要点:
(1)尽量避免午后高温时段的户外活动,对老、弱、幼人群提供防暑降温指导,并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
(2)注意防范因电量过高,电线、变压器等电力设备负载过大而引发火灾。
(3)户外或者高温条件下的作业人员应当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
(4)注意作息时间,保证睡眠,必要时准备一些常用的防暑降温药品。
6.大风应急要点:
(1)高空作业人员应立即停止,躲到安全地带。
(2)切断霓虹灯广告招牌及危险的室外电源。
(3)停止露天集体活动,立即疏散人员,农村中小学劝阻学生放学留在教室内,且远离门窗。
(4)户外存放的物资应做好防雨防风。
7.大雾应急要点:
(1)驾驶人员注意浓雾变化,小心驾驶。
(2)浓雾使空气质量下降,应减少户外活动。
8.道路结冰应急要点:
(1)交通、公安等部门要做好应对准备工作,车辆应装防滑链,行人不要骑自行车。
(2)驾驶员听从指挥,谨慎驾驶,慢速行进,不要急转弯。
9.雪灾应急要点:
(1)相关部门做好防雪和道路融雪工作。
(2)驾驶人员要小心驾驶,保证安全,车辆应装防滑链。
(3)温室大棚要注意防冻。
10.雷电应急要点:在室内遇到雷雨天时,可采取以下防护措施:
(1)一定要关好门窗,防止球形雷飘进室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