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解读

保障使用需求 促进产业发展——解读《关于加快发展康复辅助器具产业的若干意见》

来源: 新华社    信息时间:2016-10-28     阅读次数:


为加快康复辅助器具产业发展,国务院日前印发《关于加快发展康复辅助器具产业的若干意见》。根据意见,到2020年,我国康复辅助器具产业规模突破7000亿元,基本形成布局合理、门类齐备、产品丰富的产业格局。

意见的出台对康复辅助器具产业发展有何重要意义?会给使用群体带来哪些利好?民政部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促进司副司长徐建中28日对此进行了解读。

首次以国家层面谋篇布局康复辅助器具产业

据了解,康复辅助器具,是指改善、补偿、替代人体功能和辅助性治疗以及预防残疾的产品,包括矫形器、假肢、个人移动辅助器具、外骨骼康复机器人等,适用人群主要包括残疾人、老年人、伤病人。

“我国有2亿多老年人、8500万残疾人,是世界上康复辅助器具需求人数最多、市场潜力最大的国家。”徐建中说,但同时,康复辅助器具产业发展也存在着自主创新能力不够强、产业体系不健全、市场秩序不规范等问题,急需政府从政策上加以培育引导。

针对当前制约我国康复辅助器具产业发展的突出问题,意见提出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促进产业优化升级、扩大市场有效供给、营造良好市场环境四项主要任务,并明确建立民政部牵头的部际联席会议制度,统筹推进康复辅助器具产业发展。

徐建中表示,意见的出台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以国务院名义对康复辅助器具产业进行顶层设计和谋篇布局,意味着在国家层面首次将康复辅助器具产业作为一个独立的业态,这有利于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也有利于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满足老年人、残疾人、伤病人康复服务需求,助推健康中国建设和增进人民福祉。

促进康复辅助器具纳入医保

徐建中介绍说,目前,我国对康复辅助器具产业主要有三方面政策支持。“工伤人员的康复辅助器具已经纳入工伤保险范围,今年出台的工伤保险辅助器具配置管理办法对支付的范围、标准做了明确规定。北京、上海、深圳、宁波等部分地区已建立贫困残疾人康复辅助器具补贴制度。另外,一些地区已将部分康复辅助器具纳入医保和新农合报销范围。”

为完善消费支持措施,意见提出,鼓励有条件的地方研究将基本的治疗性康复辅助器具逐步纳入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完善康复辅助器具工伤保险支付制度,合理确定支付范围。支持商业保险公司创新产品设计,将康复辅助器具配置纳入保险支付范围。鼓励金融机构创新消费信贷产品,支持康复辅助器具消费。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对城乡贫困残疾人、重度残疾人基本型康复辅助器具配置给予补贴。

“这对老年人、残疾人、伤病人等康复辅助器具使用群体来说,是特别好的消息。”徐建中说,另外,对康复辅助器具企业来说,也将得到税收价格优惠、金融服务、财政资金引导等一系列支持措施。

建立“红黑榜”保障产品和服务质量

面对人口老龄化加剧、康复服务需求不断提升等现状,保证康复辅助器具产品和服务质量,让使用群体能够用得安全放心尤为重要。

对此,意见提出,强化企业质量安全主体责任,开展质量管理示范活动,鼓励企业建立覆盖产品全生命周期的质量管理体系并通过相关认证,加强质量安全培训,优化质量控制技术。开展企业产品和服务标准自我声明公开和监督制度试点。建立强制性和自愿性相结合的产品、服务认证体系和质量追溯体系,完善服务回访制度。

徐建中表示,还将通过加强产品质量监督抽查、风险预警和缺陷产品强制召回、产品伤害监测验证评估,发布产品和服务质量“红黑榜”;培育发展一批质量检验机构等措施保障产品质量和服务安全。

“下一步,民政部将会同有关部门建立部际联席会议制度,推进综合创新试点;将意见中提出的支持康复辅助器具企业发展和自主创新能力建设的措施政策落到实处;加强财政资金引导;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徐建中说,我们预判,经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我国康复辅助器具产业在未来一段时间将呈现跨越式发展局面。


                                                      (图文: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