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无障碍| 县委 政府
政府文件

舞阳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舞阳县碧水工程行动计划暨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的通知

来源: 县政府办公室公文科    信息时间:2016-04-12     阅读次数:

 

舞政〔2016〕28号


 


 

舞阳县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舞阳县碧水工程行动计划

暨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政府各部门,直属及驻舞各单位:

 现将《舞阳县碧水工程行动计划暨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2016年4月7日        


 

舞阳县碧水工程行动计划暨水污染防治

工 作 方 案


 

为全面落实《漯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漯河市碧水工程行动计划暨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的通知》(漯政〔2016〕13号)精神,切实改善我县水环境质量,确保水环境质量“只能更好、不能变坏”,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行动计划和工作方案。

主要目标:到2020年,全县水环境质量得到阶段性改善。沙澧河水质保持优良,达到或优于Ⅲ类,三里河出境断面水质达到省定考核目标要求,饮用水安全保障水平持续提升,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到或优于Ⅲ类比例总体高于95%。地下水质量考核点位水质级别保持稳定。重点河流环境流量基本得到保障。

到2030年,力争全县水环境质量总体改善,水生态系统功能初步恢复,丧失使用功能的水体基本消除,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到或优于Ⅲ类比例总体达到98%以上。到本世纪中叶,全县生态环境质量全面改善,生态系统实现良性循环。

一、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深化工业污染防治

(一)深化工业污染防治

依法取缔或关闭“八小”企业。全面排查装备水平低、环保设施差的“小、散、弱”工业企业。2016年年底前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和《河南省水污染防治条例》等法律、法规要求,全面取缔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小型制革、印染、造纸、炼焦、塑料加工、电镀、染料、农药等严重污染水环境的生产项目。定期排查“八小”企业,发现一家关闭一家。(县环保局牵头,县发改工信委、县国土资源局、各乡镇政府等参与)

专项整治重点污染行业。全面排查氮肥、农副食品加工、印染、原料药制造等重点水污染物排放行业,按照国家要求制定和落实行业专项治理方案,实施清洁生产改造。新建、改建、扩建上述行业建设项目实行主要污染物排放等量或减量置换。2017年年底前氮肥行业尿素生产完成工艺冷凝液水解解析技术改造,印染行业实施低排水染整工艺改造,制药(抗生素、维生素)行业实施绿色酶法生产技术改造。(县环保局牵头,县发改工信委、县科技信息服务中心、各乡镇政府等参与)

集中治理产业集聚区污染。开展县产业集聚区规划环评修编工作,强化规划环评与项目环评联动机制,对不符合规划环评要求的项目不予审批。县产业集聚区承接转移产业要充分考虑水资源与水环境承载力等因素,切实防范污染转移。县产业集聚区内工业企业废水未达到集中处理要求的,必须经预处理达到集中处理要求。2016年4月份,县产业集聚区污水处理厂实现试运行,6月底前通过验收。(县产业集聚区管委会牵头,县发改工信委、县住建委、县科技信息服务中心、县商务局、县国土资源局、县水利局、县环保局等参与)

(二)加快产业结构调整

加快淘汰落后产能。依据部分工业行业淘汰落后生产工艺设备和产品指导目录、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及相关行业污染物排放标准,结合水质改善要求及产业发展情况,分年度制定实施落后产能淘汰方案。(县发改工信委牵头,县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县环保局等参与)

严格环境准入。严格落实关于深化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建立水资源、水环境承载能力监测评价体系,实行承载能力监测预警,到2020年,完成县域水资源、水环境承载能力现状评价。(县环保局、县水利局牵头,县住建委等参与)

(三)优化空间布局

合理确定发展布局、结构和规模。区域开发建设要充分考虑水资源、水环境承载能力,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重大项目原则上布局在县产业集聚区内,并符合城乡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环境保护规划。鼓励发展节水高效现代农业、低耗水高新技术产业以及生态保护型旅游业,严格控制高耗水、高污染行业发展,新建、改建、扩建重点行业建设项目实行主要污染物排放减量置换。(县发改工信委牵头,县国土资源局、县环保局、县住建委、县水利局等参与)

推动重污染企业退出。2016年全面排查城市建成区内污染较重的企业,制定企业改造退出方案。到2020年,完成城市建成区内现有污染严重企业的搬迁改造或依法关闭工作。(县发改工信委牵头,县环保局、县住建委等参与)

积极保护生态空间。严格城市规划蓝线管理,2016年全面开展城市蓝线现状调查,城市规划区范围内要保留一定比例的水域面积。新建项目一律不得违反城市蓝线管理要求。严格水域岸线用途管制,土地开发利用要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要求,留足河道的管理和保护范围,非法挤占的要限期退出。(县住建委、县国土资源局牵头,县发改工信委、县环保局、县水利局等参与)

(四)推进循环发展

加强工业水循环利用。鼓励化工、医药等高耗水企业废水深度处理回用。依托县产业集聚区污水处理厂建设再生水回用配套设施,推动再生水用于区内水质要求较低的工业企业生产、园林绿化、生态景观等。对具备使用再生水条件但未充分利用的火电、化工等项目,不得批准其新增取水许可,同时核减现有取水额度。(县发改工信委牵头,县水利局、各乡镇政府等参与)

二、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城镇生活污染治理

(一)加快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与改造

对现有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加强运行管理,强化脱氮除磷设施提标改造,新建城镇污水处理厂采用先进技术提高治污效能。依据河流断面水质标准,现有城镇污水处理厂要全部优于一级A排放标准,新建城镇污水处理厂达到河流断面水质考核标准要求。推进城镇污水分质处理,县产业集聚区内现有企业工业废水进入城镇污水处理设施的原则上要于2018年年底前全部退出,其他现有企业工业废水具备条件的原则上要逐步退出,新建、改建、扩建企业工业废水原则上不得进入城镇污水处理设施,确保城镇污水处理设施稳定运行。到2020年,所有建制镇要全部建成污水处理设施;县城污水处理率达到90%以上。(县住建委牵头,县发改工信委、县环保局、县水利局、各乡镇政府等参与)

(二)加快雨污分流改造及污水处理设施配套管网建设

对现有合流制排水系统加快实施雨污分流改造,城镇新区、县产业集聚区建设均要实行雨污分流。强化老城区、乡镇政府所在地和城乡接合部的污水截留、收集、配套管网建设。新建污水处理设施的配套管网要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投运。到2030年县城要基本实现全收集、全处理。(县住建委牵头,县发改工信委、县环保局、县水利局、各乡镇政府等参与)

(三)促进城镇污水再生利用

完善再生水利用设施,统一规划建设城市再生水管网和输送体系,工业生产、城市绿化、道路清扫、车辆冲洗、建筑施工以及生态景观等用水要优先使用再生水。自2018年起,单体建筑面积超过2万平方米的新建公用建筑要建设建筑中水设施。积极推动其他新建住房安装建筑中水设施。到2020年,城区城市再生水利用率达到30%以上。(县住建委牵头,县发改工信委、县环保局、县交通运输局、县水利局等参与)

(四)推进海绵城市建设

提高城市雨水排涝系统规划设计标准,按照排蓄并举原则,“工程治水”与“生态治水”相结合,源头减量与末端处理相结合,大力推行低影响开发建设模式,建设渗、滞、蓄、净、用、排相结合的雨水收集利用设施。科学统筹城市水系统、园林绿地系统、道路交通系统、建筑小区系统建设与改造,积极修复城市水生态环境,强化对城市雨水径流的排放控制与管理。新建城区硬化地面中,可渗透面积达到40%以上。将单位庭院和居民小区的雨污分流、雨水收集利用、可渗透面积等作为城市规划许可和项目建设管理的重要内容,因地制宜配套建设雨水滞渗、收集利用等削峰调蓄设施。新建绿地要采用下沉式设计,对现有绿地实施下沉式、集雨式绿地改造,选用耐水湿、吸附净化能力强的植物,提升城市绿地汇聚雨水、蓄洪滞涝、补充地下水、净化生态等功能。结合旧城改造、棚户区改造、道路提升、公园绿地、城市河道综合整治,系统综合地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最大限度地减少城市开发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将70%的降雨就地消纳和利用。到2020年,县城10%以上的面积达到目标要求;到2030年,县城30%以上的面积达到目标要求。(县住建委牵头,县发改工信委、县财政局、县水利局、各乡镇政府等参与)

(五)加强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

对污水处理设施产生的污泥进行稳定化、无害化和资源化处理处置,禁止处理不达标的污泥进入耕地。2016年全面开展城镇污水处理设施污泥的产生、泥质、运输和处理处置现状排查,取缔非法污泥堆放点;编制全县污泥综合利用或处理处置设施建设与改造规划,鼓励共建共享污泥处置设施,现有污泥处理处置设施要于2017年年底前全面完成达标改造。2020年年底前全县污泥无害化处理处置率达到85%以上。(县住建委牵头,县发改工信委、县环保局、县农林局、县财政局、各乡镇政府等参与)

三、推进农业农村污染防治,改善农村环境

(一)防治畜禽养殖污染

2016年严格依据法律、法规和水环境质量达标要求,科学合理调整畜禽禁养区、限养区范围,列出禁养区需关停或搬迁的养殖场(小区)、养殖专业户清单,2017年年底前依法全部关闭和搬迁禁养区内的畜禽养殖场(小区)和养殖专业户。坚持种养结合,科学编制畜禽养殖产业发展规划,促进畜禽粪便污水等废弃物就地就近利用,充分考虑周边种植业对畜禽粪便的消纳吸收能力,合理调整优化畜禽养殖结构、布局和规模。现有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小区)要配套建设与养殖规模相适宜的粪便污水防渗防溢流贮存设施、粪便污水利用和无害化处理设施。散养密集区要实行畜禽粪便污水分户收集、集中处理利用。自2016年起,新建、改建、扩建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小区)要实施雨污分流、粪便污水资源化利用,并取得相应的环评审批。畜禽养殖废水向环境排放的要达到上级有关要求。(县畜牧局牵头,县农林局、县国土资源局、县环保局、县财政局、各乡镇政府等参与)

(二)控制种植业污染

2016年制定实施全县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方案。按照“一控两减三基本”(控制农业用水总量和农业水环境污染,化肥、农药减量使用,畜禽粪污、农膜、农作物秸秆基本得到资源化、综合循环再利用和无害化处理)的原则,开展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进有机肥使用,降低化肥施用量,支持发展高效缓(控)释肥等新型肥料。开展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指导、鼓励农民使用生物农药或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推行精准施药和科学用药,推广病虫害综合防治、生物防治等技术。采用秸秆覆盖、免耕法、少耕法等保护性耕作措施。完善高标准农田建设、土地开发整理等标准规范,明确环保要求,新建高标准农田要达到相关环保要求。加强农业、农村区域的河岸、堤坝、湿地等设施整治建设,防止秸秆、生活垃圾等对水体造成污染。在禁止开发区以及依法划定的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一、二级保护区内,要利用现有沟、塘、窖等,配置水生植物群落、格栅和透水坝,建设生态沟渠、污水净化塘、地表径流集蓄池等设施,净化农田排水及地表径流。到2020年,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覆盖率达到90%以上,化肥利用率提高到40%以上,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覆盖率达到40%以上。(县农林局牵头,县发改工信委、县国土资源局、县环保局、县水利局、县畜牧局、县质监局、各乡镇政府等参与)

调整种植业结构与布局。地下水易受污染地区要优先种植需肥需药量低、环境效益突出的农作物。在地表水过度开发和地下水超采问题严重的区域实行退地减水,适当减少用水量较大的棉花等种植面积,改种耐旱作物和经济林。2018年年底前按照国家要求对灌溉农田实施综合治理,减少农业用水量。(县农林局、县水利局牵头,县发改工信委、县国土资源局、各乡镇政府等参与)

(三)加快农村环境综合整治

完善“以奖促治”政策,实施乡村清洁工程,开展河道清淤疏浚,统一综合整治连片村庄。优先治理乡镇政府所在地、美丽乡村试点、农村新型社区、土地综合整治区域、交通枢纽周边等村庄,逐步在其他区域推进。(县环保局牵头,县财政局、县住建委、县水利局、县农林局、县畜牧局、各乡镇政府等参与)

减少农村生活污水排放。推进县域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城镇周边地区积极推进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和服务向农村延伸。建设农村生活污水收集管网,规模较大的村庄建设集中污水处理设施;居住分散的村庄建设小型人工湿地、无(微)动力处理设施、氧化塘等分散式污水处理设施。建立村庄生活污水治理设施长效管理机制,保障已建设施正常运行。(县住建委牵头,县发改工信委、县环保局、县财政局、各乡镇政府等参与)

四、节约保护水资源,保障河流环境流量

(一)控制用水总量

严格控制取用水总量。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建立覆盖县、乡、村三级行政区域的取用水总量控制指标体系并严格实施。加强相关规划和项目建设布局水资源论证工作,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及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重大建设项目的布局,要充分考虑水资源条件和防洪要求。新建、改建、扩建项目用水要达到行业先进水平,节水设施要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运。建立重点监控用水单位名录。(县水利局牵头,县发改工信委、县住建委、县农林局、各乡镇政府等参与)

严格控制地下水超采。在地面沉降、地裂缝等地质灾害易发区开发利用地下水要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严格控制开采深层承压水,地热水、矿泉水开发要严格实施取水许可和采矿许可。加强对城市(镇)规划区内地下水抽采的监管。依法规范机井建设管理,排查登记已建机井,对未经批准的自备水井一律予以关闭;对公共供水管网覆盖范围内的自备水井(特殊用水除外),抓紧制定封井方案,2017年年底前完成关闭工作。尽快编制并实施全县地下水利用与保护规划、地下水超采区治理规划及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受水区、地面沉降区地下水压采方案。强化地下水管理,地下水超采区内禁止工农业生产及服务业新增取用地下水。2017年年底前完成地下水禁采区、限采区和地面沉降控制区范围划定工作。(县水利局牵头,县国土资源局、县发改工信委、县财政局、县住建委、县农林局、各乡镇政府等参与)

(二)提高用水效率

落实万元国内生产总值水耗指标等用水效率评估体系,把节水目标任务完成情况纳入政府政绩考核内容。将再生水、雨水和循环水等非常规水源纳入水资源统一配置。到2020年,全县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比2015年分别下降24%、25%以上。(县水利局牵头,县发改工信委、县住建委、各乡镇政府等参与)

抓好工业节水。加强我县化工、医药等高耗水、重污染工业行业用水管理、节水技术改造以及非常规水资源利用等措施,降低单位产品取用水量和排污量,完善取水、排污计量设施,加强对计量设施的监管,全面提高工业节水水平。开展节水诊断、水平衡测试、用水效率评估,严格计划用水和用水定额管理。到2020年,化工、医药等高耗水行业达到国内先进定额标准。(县发改工信委、县水利局牵头,县住建委、县质监局、各乡镇政府等参与)

加强城镇节水。禁止生产不符合节水标准的产品、设备。推广普及先进适用的节水工艺、技术和器具,推进节水型城市、单位(企业、小区)创建工作,鼓励推行一户一表节水改造,推动建筑中水和污水再生利用设施建设。公共建筑必须采用节水器具,限期淘汰公共建筑中不符合节水标准的水嘴、便器水箱等生活用水器具。鼓励居民家庭选用节水器具。对使用年限超过50年和材质落后的供水管网进行更新改造,到2017年,全县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控制在12%以内;到2020年,控制在10%以内,力争达到市级节水型城市标准。(县住建委牵头,县发改工信委、县水利局、县质监局等参与)

发展农业农村节水。积极推广渠道衬砌、低压管道输水、喷灌、滴灌、渗灌等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完善灌溉用水计量设施,大力发展高效节水农业。发展规模化高效节水灌溉,推广农作物节水抗旱技术。通过调整农业种植结构、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建设高效输配水工程、加强田间高效节水、推广和普及农业节水技术等措施,全面提高农业节水水平。加强畜禽养殖节水技术推广及设施改造。通过加强计划用水和定额管理,全面普及计量设备,推行村镇集中供水,合理利用多种水源等,逐步提高农村生活节水水平。(县水利局、县农林局牵头,县畜牧局、县发改工信委、县财政局、各乡镇政府等参与)

(三)保障环境流量

完善水资源保护考核评价体系。加强水功能区监督管理,合理确定水域纳污能力,严格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强化排污口设置审批,对排污量超出水功能区限制排污总量的,停止或限制审批新增取水和新建、扩建入河排污口。(县水利局牵头,县发改工信委、县环保局、县住建委等参与)

加强河流水量调度管理,保障河流环境流量。优先保障三里河流量,完善水量调度方案,采取生态补水等措施,满足河流基本生态用水需求,重点保障枯水期环境流量。2016年开展调查,制定可利用水利工程调水以维持水生态环境的河道清单,加大水利工程建设力度,发挥控制性水利工程在改善水质中的作用。(县水利局牵头,县环保局、县财政局、县住建委参与)

强化水源涵养林建设与保护,开展湿地保护与修复,加大退耕还林力度。加强生态建设,在河道两侧建设植被缓冲带和隔离带,构建水生态安全保障体系。(县林技总站牵头,县住建委、县发改工信委、县环保局、县农林局、县水利局等参与)

五、加强饮用水水源保护,保障饮水安全

(一)保障城市饮用水水源安全

从水源到水龙头全过程监管饮用水安全。要定期监测、检测和评估本行政区域内饮用水水源、供水厂出水和用户水龙头水质等饮水安全状况,城区自2018年起城市饮水安全状况信息都要向社会公开。(县环保局牵头,县卫计委、县发改工信委、县财政局、县住建委、县水利局、各乡镇政府等参与)

强化城市饮用水水源环境保护。严格执行河南省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一经划定,严格控制调整。开展饮用水水源规范化建设和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状况排查评估以及风险预警,强化对水源保护区管线穿越、交通运输等风险源的风险管理,依法清理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违法建筑和排污口。加强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监测和应急能力建设,扩大监测指标范围,配备与之相应的监测设备、人员等,开展水质全指标监测;完善集中式饮用水水源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加强应急处置技术研究,加强应急物资储备;构建信息共享平台。要做到应急防范“一条心”、应急指挥“一盘棋”、应急监测“一张网”、应急物资“一体化”,确保饮用水安全。(县水利局、县环保局牵头,县发改工信委、县财政局、县住建委、县交通运输局、县国土资源局、县卫计委、县城投中心、各乡镇政府等参与)

城市供水企业要确保供水设施和管线等埋地设施质量良好,加强供水设施巡检、定期维护、更新改造等工作。增加对水源地进厂、出厂和管网水的日常检测项目和频次,制定并落实应急净水技术方案,配备相关物资和设备,完善信息报告、应急指挥、应急检测、应急生产调度等制度,确保供水安全。(县住建委牵头,县环保局、县水利局、县发改工信委、县财政局、县卫计委、各乡镇政府等参与)

(二)保障农村饮水安全

强化水源保护和水质保障。落实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清除饮用水源保护区内违法建筑和排污设施,建立水源水质监测预警机制,将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纳入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污染专项检查范围,开展执法检查。落实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水源保护、水质监测评价“三同时”制度。对人为因素引起水源变化、水质污染或工程损坏,造成群众饮水困难的,要督促限期整改并严肃追究责任。强化水质净化处理设施建设以及消毒设施设备安装、使用和运行管理。集中式供水工程按要求配备安装水质净化和消毒设施设备。“千吨万人”规模以上(日供水量1000立方米或受益人口1万人以上)的供水工程要尽快建立水质化验室,配备相关检验人员及仪器设备,做好日常水质检测工作。(县水利局、县环保局牵头,县发改工信委、县财政局、县住建委、县卫计委、各乡镇政府等参与)

(三)防治地下水污染

突出重点,分区防治。每年调查评估集中式地下水型饮用水水源补给区等区域环境状况。县产业集聚区要进行必要的防渗处理,垃圾填埋场严格按照建设规范建设、运行。加油站地下油罐要于2017年年底前全部更新为双层罐或完成防渗池设置。(县环保局牵头,县财政局、县国土资源局、县住建委、县水利局、县农林局、县发改工信委、县商务局、各乡镇政府等参与)

六、强化重点流域治理,持续改善水环境质量

(一)强化重点流域污染防治

编制实施水污染防治规划,综合实施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源治理、截污、清淤、生态修复等措施,加大整治力度,将治污任务落实到各有关单位、排污企业,明确防治措施及达标时限,到2020年,沙澧河水质保持优良,三里河河流水质进一步改善。(县环保局牵头,县发改工信委、县住建委、县水利局、县畜牧局、相关乡镇政府等参与)

(二)推进城市河道环境综合整治

大力推行城市河流清洁行动计划。着力推进城市河流清洁整治工程,优先实施污染源头治理,使县城城市河流水环境质量明显好转;注重提升河流生态建设水平,推动河道及沿岸环境质量和面貌持续改善,构建河畅水清、岸洁景美、人水和谐的城市河网水系。(县发改工信委牵头,县住建委、县环保局、县水利局、县农林局、相关乡镇政府等参与)

(三)加强水质良好水体保护

对现状水质较好的澧河、沙河开展生态环境安全评估和河流健康评估,制定生态环境保护方案,实施水源涵养、湿地建设、河岸带生态阻隔等综合治理,严禁生态环境破坏行为,保护水生态系统完整性,确保良好水体水质和生态服务功能不降低。(县环保局牵头,县财政局、县发改工信委、县水利局、相关乡镇政府等参与)

严格控制环境激素类化学品污染。2017年年底前完成环境激素类化学品生产使用情况调查,监控评估水源地、农产品种植区及水产品集中养殖区风险,实施环境激素类化学品淘汰、限制、替代等措施。(县环保局牵头,县发改工信委、县农林局、各乡镇政府等参与)

(四)严格防范环境风险

定期开展环境风险隐患排查。在全县化工、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医药制造等行业环境风险及化学品排查的基础上,建立环境风险信息系统,与地理信息系统结合,定期更新环境风险源信息。评估现有化学物质环境和健康风险,根据国家制定公布的优先控制化学品名录,对高风险化学品生产、使用进行严格限制,并逐步淘汰、替代。(县环保局牵头,县发改工信委、县卫计委、县安监局、各乡镇政府等参与)

稳妥处置突发水环境污染事件。制定和完善水污染事故处置应急预案,落实责任主体,明确预警预报与响应程序、应急处置及保障措施等内容,依法及时公布预警信息。定期开展环境应急演练。对突发环境事件发生单位的环境违法信息,要记入社会诚信档案。(县环保局牵头,县发改工信委、县水利局、县农林局、各乡镇政府等参与)

(五)深化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

2016年年底前完成国控重点污染源排污许可证的核发工作,其他污染源于2017年年底前完成。实行排污许可证分级管理,以改善水质、防范环境风险为目标,将排污单位基本信息和污染物排放种类、浓度、总量、排放去向等纳入许可证管理范围。排污单位排放污染物超过国家或地方规定的排放标准、或超过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的,要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罚。禁止无证排污或不按许可证规定排污。2017年年底前完成全县排污许可证管理信息平台建设。(县环保局负责)

七、严格环境执法监管,强化水污染防治成效

(一)加大执法力度

排污单位必须依法全面实现达标排放。要深入开展环境保护大检查,逐一排查工业企业排污情况,达标企业要采取措施确保稳定达标;对超标和超总量的企业予以“黄牌”警示,一律限制生产或停产整治;对整治后仍不能达到要求且情节严重的企业予以“红牌”处罚,一律停业、关闭。自2016年起,定期公布环保“黄牌”“红牌”企业名单。定期抽查排污单位达标排放情况,结果向社会公布。(县环保局负责)

完善环境监督执法机制,强化环保、公安、监察等部门和单位协作,健全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配合机制,完善案件移送、受理、立案、通报等规定。(县环保局牵头,县发改工信委、县公安局、县监察局等参与)

严惩环境违法犯罪行为。重点打击通过暗管、渗井、渗坑、灌注排放、倾倒有毒有害污染物废水、含病原体污水,篡改、伪造监测数据,或不正常运行水污染物处理设施,或未经批准拆除、闲置水污染物处理设施等环境违法行为。对造成生态损害的责任者严格落实赔偿制度。严肃查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领域越权审批、未批先建、边批边建等违法违规行为。认真纠正有案不立、降格处理等行为,对构成犯罪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县环保局牵头,县公安局、县住建委等参与)

(二)提升监管水平

建立水污染防治联动协作机制,实施联合监测、联合执法、应急联动、信息共享,实现基础数据整合、水质监测与评价、污染源管理、未来趋势预测、风险预警与应急等多种功能的有机融合。建立健全河流断面水质异常情况下涉水污染源追查机制。建立严格监管所有污染物排放的水环境保护管理制度。(县环保局牵头,县交通运输局、县水利局、县住建委、县农林局、县发改工信委、县气象局等参与)

提高环境监管技术水平。加强环境监测、环境监察、环境应急等专业技术培训,严格落实执法、监测人员持证上岗制度,自2016年起,全面实行环境监察网格化管理。(县环保局负责)

八、完善环境经济政策,发挥市场机制作用

(一)理顺价格

加快水价改革。要全面实行居民阶梯水价制度,具备条件的建制镇要积极推进。2020年年底前全面实行非居民用水超定额、超计划累进加价制度。(县物价局牵头,县财政局、县住建委、县水利局等参与)

深入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合理制定农业用水价格,探索实行分类价格和超定额累进加价等制度,建立合理反映农业供水成本、有利于节约用水的农业水价形成机制。继续做好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试点工作,为全面推进实施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积累经验。(县物价局牵头,县财政局、县农林局、县水利局等参与)

(二)建立激励机制

健全节水环保“领跑者”制度。鼓励节能减排先进企业用水效率、排污强度等达到更高标准,支持开展清洁生产、节约用水和污染治理等示范。(县发改工信委牵头,县财政局、县环保局、县住建委、县水利局等参与)

推行绿色信贷。积极发挥政策性银行等金融机构在水环境保护中的作用,重点支持循环经济、污水处理、水资源节约、水生态环境保护、清洁及可再生能源利用等领域。严格限制环境违法企业贷款。(县发改工信委、县人行牵头,县环保局、县水利局等参与)

(三)强化科技支撑

推广示范适用技术。加快技术成果推广应用,重点推广饮用水净化、节约用水、水污染治理及循环利用、水生态修复、湿地恢复、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和清洁生产等适用技术。发挥企业的技术创新主体作用,推动水处理重点企业与科研院所、高等学校组建产学研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示范推广控源减排和清洁生产先进技术。(县科技信息服务中心牵头,县发改工信委、县环保局、县住建委、县水利局、县农林局等参与)

完善第三方治理机制。以生活污水处理、产业集聚区集中治污、重点行业深度治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等为重点领域,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县发改工信委牵头,县环保局、县住建委等参与)

(四)完善资金投入模式

引导社会资本投入。积极推进融资担保基金、融资租赁等环境金融服务试点工作。推广收费权质押、股权质押、项目收益权质押、特许经营权质押、排污权质押等融资担保。采取环境绩效合同服务、授予开发经营权益等方式,鼓励社会资本加大水环境保护投入。(县人行、县发改工信委、县财政局牵头,县环保局、县住建委等参与)

增加政府资金投入。积极申请中央财政资金支持本行动计划和工作方案实施。统筹安排水污染防治资金,适应水污染防治任务需要,加大对水污染防治的支持力度。重点支持污水处理、污泥处理处置、河道整治、饮用水水源保护、畜禽养殖搬迁及污染防治、节约用水、水生态修复、应急清污等项目和工作。(县财政局牵头,县发改工信委、县环保局、县住建委、县水利局、县畜牧局等参与)

九、明确和落实各方责任,严格目标考核

(一)加强组织领导

   有关部门和各乡镇政府是实施本行动计划和工作方案的主体,要高度重视,制订具体方案,细化目标任务,扎实推进水污染防治工作。(县环保局牵头,各乡镇政府、有关部门参与)

(二)加强部门协调联动

县政府建立由县直各有关部门、各乡镇政府组成的环保联席会议制度,明确成员单位职责分工,建立全县水污染防治工作协作机制,成员单位定期会商,研究解决重大问题。各成员单位要认真按照职责分工,切实做好水污染防治相关工作,落实管行业必须管环保、管业务必须管环保、管生产经营必须管环保的要求。县环保局要加强统一指导、协调和监督,工作进展及时向县政府报告。(县环保局牵头,县发改工信委、县财政局、县住建委、县水利局、县国土资源局、县农林局、县交通运输局、县畜牧局、县科技信息服务中心、各乡镇政府等参与)

(三)落实排污单位主体责任

各类排污单位要严格执行环保法律、法规和制度,加强污染治理设施建设和运行管理,开展自行监测,落实治污减排、环境风险防范等责任。(县环保局牵头,县发改工信委参与)

(四)严格目标责任考核

县政府与各乡镇政府、各有关部门签订碧水工程行动计划目标责任书,分解落实目标任务,对未通过年度考核的,对相关部门负责人进行约谈,提出整改意见,加强督促;对因工作不力、履职缺位等导致未能有效应对水环境污染事件的,以及干预、伪造数据和没有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要依法依纪追究有关单位和人员责任。对不顾生态环境盲目决策,导致水环境质量恶化,造成严重后果的领导干部,要记录在案,视情节轻重,给予组织处理或党纪政纪处分,已经离任的要终身追究责任。(县环保局牵头,县监察局参与)

十、加强信息公开,强化公众参与和社会监督

(一)依法公开环境信息

县环保部门依法向社会公开有关信息,重点排污单位要依法向社会公开其产生的主要污染物名称、排放方式、排放浓度和总量、超标排放情况,以及污染防治设施的建设和运行情况,主动接受监督。(县环保局牵头,县发改工信委、县水利局等参与)

(二)加强社会监督

为公众、社会组织提供水污染防治法律法规培训和咨询服务,邀请其全程参与重要环保执法行动和重大水污染事件调查。公开曝光环境违法典型案件。健全举报制度,充分发挥“12369”环保举报热线和网络平台作用。限期办理群众举报投诉的环境问题,一经查实,可给予举报人奖励。通过公开听证、网络征集等形式,充分听取公众对重大决策和建设项目的意见。积极推行环境公益诉讼。(县环保局负责)

(三)构建全民行动格局

树立“节水洁水、人人有责”的行为准则。加强宣传教育,把水资源、水环境保护和水情知识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提高公众对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客观规律的认识。依托中小学节水教育、水土保持教育、环境教育等社会实践基地,开展环保社会实践活动。支持民间环保机构、志愿者开展工作。倡导绿色消费新风尚,开展环保社区、学校、家庭等群众性创建活动,提高节约用水意识,鼓励购买使用节水产品和环境标志产品。(县环保局牵头,县教科体局、县住建委、县水利局等参与)


                                                      (图文:admin